不置可否
拼音: bù zhì kě fǒu
解释: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
出处: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
举棋不定
拼音: jǔ qí bù dìng
解释: 举:拿起;拿着。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。比喻临事犹豫不决;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耦。”
优柔寡断
拼音: yōu róu guǎ duàn
解释: 优柔:迟疑不决;寡:少;断:决断。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;缺少决断。
出处: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依违两可
拼音: yī wéi liǎng kě
解释: 依:赞成;违:反对;两可:二者都可以。指对问题态度犹豫,没有确定的意见。
出处: 《明史 方从哲传》:“举朝力争,从哲依违两可。”
委决不下
拼音: wěi jué bù xià
解释: 一再犹豫,不能决定下来
出处: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2卷:“心中委决不下。其妻长舌夫人王氏适至,问道:‘相公有何事迟疑?’”
带水拖泥
拼音: dài shuǐ tuō ní
解释: ①形容泥泞难行。②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。
出处: 宋·叶適《修路疏》:“南来北往,何忧带水拖泥;朝去暮来,不到撞头磕脑。”
徘徊不定
拼音: pái huái bù dìng
解释: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
出处: 李云德《沸腾的群山》:“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,毫无主意地转游,何去何从徘徊不定。”
拖泥带水
拼音: tuō ní dài shuǐ
解释: 拖着泥带着水。比喻说话、作文不简洁;做事不干脆利落。
出处: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主人勤拳,带累阇梨,拖泥涉水。”
持疑不定
拼音: chí yí bù dìng
解释: 疑:疑虑。心怀疑虑,迟迟不能决定
出处: 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卷:“众人持疑不定,六郎亦闷闷不乐。”
柔懦寡断
拼音: róu nuò guǎ duàn
解释: 指软弱面不果断。
出处: 语出《韩非子 亡徵》:“缓心面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茹,通“懦”。
沉吟不决
拼音: chén yīn bù jué
解释: 沉吟:深思吟味,引伸为犹豫;决:决断。形容人遇到难题时,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。
出处: 三国 魏 曹操《秋胡行》:“沉吟不决,遂上升天。”
沉吟未决
拼音: chén yīn wèi jué
解释: 沉吟:深思吟味,引伸为犹豫;决:决断。形容人遇到难题时,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。
出处: 三国 魏 曹操《秋胡行》:“沉吟不决,遂上升天。
犹豫不决
拼音: yóu yù bù jué
解释: 犹豫:迟疑。迟疑动摇;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”
犹豫未决
拼音: yóu yù wèi jué
解释: 犹豫:迟疑。拿不定主意,不能做出决断
出处: 《旧唐书·裴寂传》:“高祖将先定京师,议者恐通为后患,犹豫未决。”
置棋不定
拼音: zhì qí bù dìng
解释: 置:放。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。比喻遇事犹疑不决
出处: 宋·李纲《议责成》:“譬犹奕者,置棋不定,不足以胜敌。”
踌躇不定
拼音: chóu chú bù dìng
解释: 犹豫不决
出处: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操欲立后嗣,踌躇不定。”
踌躇未决
拼音: chóu chú wèi jué
解释: 踌躇:犹豫,迟疑。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
出处: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礼物都已完备,明后日便用起身。只是一件事,在此踌躇未决。”
迟疑不断
拼音: chí yí bù duàn
解释: 犹言迟疑不决。
出处: 唐 韩愈《沦淮西事宜状》:“迟疑不断,未有能成其事者也。”
迟疑未决
拼音: chí yí wèi jué
解释: 形容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 《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传》:“昭度迟疑未决,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,脔而食之。
顾后瞻前
拼音: gù hòu zhān qián
解释: 同“瞻前顾后”。
出处: 《封神演义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来,遭着兵刃命随倾;顾后瞻前,错了心神身不保。”
* 斩钉截铁的反义词有:不置可否,举棋不定,优柔寡断,依违两可,委决不下,带水拖泥,徘徊不定,拖泥带水,持疑不定,柔懦寡断,沉吟不决,沉吟未决,犹豫不决,犹豫未决,置棋不定,踌躇不定,踌躇未决,迟疑不断,迟疑未决,顾后瞻前,斩钉截铁[zhǎn dīng jié tiě]的解释:斩:砍断;截:切断。砍断钉子切断铁。比喻做事;说话坚决果断。